羅賓ⷨ𓴧‰𙯼š星條旗墜落,阿富汗大崩盤標誌著美國世紀的終結嗎?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5 07:38:41

導讀:本文作者羅賓ⷨ𓴧‰𙦘茶Ž國外交分析師、記者,以報道戰爭和起義而聞名,她曾數次進入阿富汗,見證了美軍在這片土地上的。本文從三個方麵分析了阿富汗撤軍對美國國家安全、國際地位和外交戰略的負麵影響,盡管作者表現出了對美軍撤退後的擔憂,但其對美軍帶給阿富汗的變化和對塔利班統治的態度,僅代表個人立場,觀察者網翻譯此文,供讀者參考。

【文/羅賓ⷨ𓴧‰𙠨�觀察者網 餘烈】

這條荒唐的不合時宜的推特必然在曆史上被人們所注意到。

8月9日,星期一,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向其40萬名關注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值此#和平星期一(#PeaceMonday),我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對於在多哈進行談判的各方勢力,你們希望向他們表達政治解決方案的什麽訴求呢?#為了阿富汗的和平(#PeaceForAfghanistan)。”

羅賓ⷨ𓴧‰𙯼š星條旗墜落,阿富汗大崩盤標誌著美國世紀的終結嗎?

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的推文

這條信息反映了美國政策的妄想。隨著塔利班橫掃全國,攻克一個又一個省會城市,在美國支持的卡塔爾談判開始——並迅速陷入僵局——的一年後,外交手段能發揮作用的前景是虛幻的。

到星期四,阿富汗政府隻控製了三個主要城市。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領導人喬ⷦ‹œ登(Joe Biden)總統宣布,他將向阿富汗派遣三千名美國士兵,將數百名美國外交官和工作人員從該大使館撤出。

而到了周日,一切都結束了——就在日落之前。阿什拉夫ⷥŠ 尼(Ashraf Ghani)總統逃離了這個國家,他的政府崩潰了,而美國訓練的阿富汗安全部隊隨著塔利班進入首都而分崩瓦解了。美國外交官在撤離堡壘般的美國大使館後,被迫在機場就地避難,等待撤離。美國在阿富汗長達20年的錯誤冒險已經結束。對美國人來說,阿富汗看起來有點像,甚至也許是非常像,一個價值數萬億美元的棄兒。與此同時,阿富汗人被留在了混亂的局勢中,任由事態發展。

對美國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巨大的失敗。喀布爾的陷落可能成為美國掌握全球權力時代的一個結尾。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美國發起了大救援(Great Rescue)行動,幫助西歐從強大的納粹戰爭機器中解放出來。隨後,美國利用其龐大的陸上、海上和空中力量,在東亞擊敗了強大的日本帝國。80年後,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從一個沒有空中力量或重要的裝甲大炮的破爛民兵武裝力量中,美國正在進行的工作,有朝一日可能被曆史學家稱之為大撤退(Great Retreat)。

如今在美國這令人不安的局勢的一部分,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周日,社交媒體上一張接著一張的照片喚起了人們痛苦的回憶。其中一張拍攝了1975年福特政府時期,絕望的人群沿著梯子爬上美國駐西貢大使館附近的一棟樓頂,登上最後的一架直升機。另一張照片,則拍攝了周日在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的上空,一架奇努克直升機在盤旋。“這顯然不是西貢。”國務卿安東尼ⷥ𘃦ž—肯(Antony Blinken)周日在美國廣播公司的“本周”(This Week)節目中試圖爭辯,但這並不奏效。

還有其他一些事件。1984年,裏根政府從貝魯特撤出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維和人員,後來當地出現了真主黨的一個新生組織,他們以自殺式炸彈襲擊的方式殺害了二百四十多名軍事人員——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海軍陸戰隊在一次事件中的最大傷亡。2011年,美國從伊拉克撤軍,為伊斯蘭組織的出現開辟了道路。一再的誤判挑戰了華盛頓的基本決策以及美國的軍事戰略和情報能力。為什麽沒有預見到這場迫在眉睫的災難——或者之前的任何一場?或者為什麽沒有更好地計劃退出?或者國家為什麽被留在前敵人的手中?這是一個不光彩的結局。

無論幾十年後的曆史真相如何,美國將被今天的人們普遍認為是輸掉了被喬治ⷥ𘃤𛀯𜈇eorge W. Bush)稱為“反恐戰爭”的戰爭——盡管它動員了北約在歐洲或北美之外的首次軍事力量部署,推動了136個國家提供各種類型的軍事援助,並促使23個國家接納在進攻行動中的美國軍隊。事實證明,美國龐大的技術和戰略,不足以對抗塔利班及其巴基斯坦支持者的意誌和耐力。從長遠來看,美國的導彈和戰機無法在一個與德克薩斯州差不多大的國家裏鎮壓六萬名堅定戰士的運動。

美國撤出阿富汗這一事件導致的影響將會長期存在:

首先,聖戰主義贏得了一場反對民主的關鍵戰鬥。西方國家相信,在慷慨的援助支持下,他們的盔甲和鋼鐵可以打敗一個在當地擁有強大支持者的意識形態強硬的組織。塔利班很可能再次將伊斯蘭教法作為國家的法律。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阿富汗將再次成為誌同道合的激進分子的避難所,不管他們是基地組織的成員還是其他尋找避難所或讚助人的人。在美國人準備在下個月紀念9ⷱ1襲擊事件20周年之際,前景看起來似乎十分灰暗。自2001年以來,基地組織、伊斯蘭教和其他聖戰極端分子在所有六個有人居住的大陸上都獲得了空間。上個月,美國製裁了一個遠在莫桑比克的伊斯蘭教組織分支,莫桑比克是葡萄牙在南部非洲的前殖民地,那裏幾乎60%的人口都是基督徒。

羅賓ⷨ𓴧‰𙯼š星條旗墜落,阿富汗大崩盤標誌著美國世紀的終結嗎?

美軍直升機飛臨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

第二,阿富汗和伊拉克都證明,美國既不能創建國家,也不能從零開始建立軍隊,尤其是在十年或二十年內,在一個中產階級有限和教育率低的國家做到此事。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這些國家沒有足夠的人有知識或經驗來駕馭全新的生活方式,不管他們原則上想要什麽。種族和宗派分歧阻礙了同時改革政治、社會和經濟生活的嚐試。美國花費了830億美元訓練和武裝一支大約30萬人的阿富汗部隊——是塔利班民兵的四倍多。馬克ⷧ𑳥ˆ鯼ˆMark Milley)早在 2013 年就對記者表示,“這支軍隊和這支警察部隊每一天都在與叛亂分子進行戰鬥。”他現在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然而,到3月份的時候,我最後一次來到喀布爾,塔利班已經控製了阿富汗的一半地區。在5月到8月中旬之間,它已經占領了剩下一半的地區——僅僅花了一周的時間。上個月,拜登說他相信“阿富汗軍隊的能力,他們受過更好的訓練,裝備更好,更有能力進行戰鬥。”結果最後,塔利班在周日基本上是走著進了喀布爾——也就是總統府。

第三,美國在海外的地位被大大削弱了,這表現在美國大使館於周日最後一次降下了星條旗。五年前,大使館的擴建耗資近8億美元,在匆忙撤離的過程中,軍需被燒毀,濃煙從使館的地麵升起。華盛頓很難再動員其盟友采取一致行動——無論是9ⷱ1之後在阿富汗形成的那種廣泛而統一的聯盟(世界曆史上最大的聯盟之一),還是在伊拉克戰爭中勉強拚湊出的“多國部隊”。美國雖然仍舊是西方的主導力量,但很大程度上是默認的。因為沒有其他勢力或國家領導人能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很難看到美國如何在短時間內挽回聲譽或地位。

美國的大撤退怎麽說都同1989年蘇聯的撤軍一樣無光,那次撤軍導致了蘇聯帝國和共產黨統治的終結。美國在阿富汗的時間是前蘇聯的兩倍,花費的也多得多。據估計,蘇聯在占領這個多山的國家的十年中,前七年就花費了大約五百億美元。的確,美國孕育了一個富裕的公民社會的誕生,推動了女性接受教育,還有獨立媒體的運營。它不止一次地為民主選舉提供便利,並見證了權力的移交。根據人權觀察,37%的阿富汗女孩現在能夠識字了。阿富汗的tolo電視台主辦了18季的“阿富汗之星”,一個類似於“美國偶像”的歌唱比賽。紮赫拉ⷥŸƒ勒姆(Zahra Elham),一個 20 多歲的阿富汗哈紮拉少數民族成員,在2019年成為了第一位獲獎的女性。

但是,當不計其數的阿富汗人在美國的鼓勵下急切尋找離開阿富汗的方法時,塔利班同時也進入了阿富汗。女人們又把藍色的布爾卡(伊斯蘭國家婦女在公共場合所要穿的遮蓋全身的長袍)拿出來穿上了。而美國人乘坐直升機逃離的畫麵仍曆曆在目,和1989年2月15日蘇聯軍隊跨越友誼大橋(Friendship Bridge)撤出阿富汗,回到前蘇聯的情形無異。兩個大國都以失敗者的身份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留下身後一片狼藉。

羅賓ⷨ𓴧‰𙯼š星條旗墜落,阿富汗大崩盤標誌著美國世紀的終結嗎?

2021年美軍撤離喀布爾vs1975年美軍撤離西貢

對美國來說,代價並不隨著它從阿富汗或伊拉克撤出而結束。僅僅是支付這些戰爭中退伍軍人的醫療保健和殘疾費用,就可能需要再花費兩萬億美元,而這些成本可能要到2048年才會見頂。美國這場曆時最長的戰爭,將比二十年前任何人預期的都要漫長得多——甚至在戰爭結束時也是如此。布朗大學的戰爭費用項目估計,總共有四萬七千平民死亡。死亡戰鬥人員中,超過2400人是美國軍事人員,近4000人是美軍合同工。

我第一次去阿富汗是在1999年,當時還是塔利班統治時期。我從巴基斯坦驅車穿過令人窒息的開伯爾山口,穿過邊境上毒梟的設防莊園,沿著車轍累累、能震壞車軸的道路前往喀布爾。塔利班的鎮壓統治——小孩子們在阿富汗城鎮的街道上工作,為不被允許上街的、喪偶的母親提供幫助,檢查站上掛著沒收的錄音帶和錄像帶——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是同國務卿科林ⷩ聧ˆ𞯼ˆColin Powell)一起回去的,這是他在塔利班垮台後的第一次訪問。當時人們仍保有些許希冀,期待會發生什麽改變,盡管這種願望常常顯得渺茫,而且這點渺茫的希望被這個國家腐敗的新統治者玷汙了。

從那時起,我已經回來過幾次了,包括3月份曾和中央司令部司令、現負責美國最後一次軍事行動的小肯尼斯ⷢ€œ弗蘭克”ⷩ𚥨‚墳Š將軍(Kenneth “Frank” McKenzie, Jr.)一起回來過。周日,當美國為了盡快撤出阿富汗,幾乎不留一點痕跡時,我在想:這一切都成了徒勞嗎?幾十年後,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行動還會帶來什麽後果?我們沒法知道答案。

【羅賓ⷨ𓴧‰𙨒obin Wright)是美國記者和作家,曾在《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工作,在伍德羅ⷥ聧ˆ𞩁œ中心、布魯金斯學會、卡耐基基金會、耶魯大學、杜克大學、達特茅斯學院擔任研究員。本文發表於2021年8月15日美國《紐約客》網站,觀察者網餘烈譯】

本文係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顶: 9298踩: 2938